日期:2018-01-29点击:2122次
维西大词戏于2013年11月被云南省政府公布命名为“第三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维西大词戏,是全国300多个戏曲种类中,仅在维西县保和镇独存的一个地方剧种,他是中原汉文化传入边地后与当地少数民族文化融合而形成的一种独特剧种,被称为中国戏曲史上的一块活化石。至今已经有百余年的历史。
据史料记载,大词戏是在明清时期由江西、湖广及江浙一带到维西的守城官兵传入。大词戏脱胎于江西一带的一种或几种戏曲,是当时流行于云南等省的弋阳诸腔,这一外来剧种在维西流传过程中,不可避免地融入了滇戏、洞经古乐以及维西各民族音乐、舞蹈元素,成为集中原汉文化与边地少数民族文化于一身的独特剧种,使之更富于地方色彩,从而冠之于大词戏这一名称。
当时演出大词戏,演职人员以绿营兵为主体,后来,业余班社的规模日益扩大,才逐步移向社会,且只在维西县城所在地保和镇流传。历史上大词戏的演出都以庙会酬神的方式进行,在大词戏鼎盛时期,每年三、七两月的庙会成了全县的盛大节日,会期一般三至七天。县城男女老幼倾城出动,县内四乡八寨远至百多里外的各族群众,穿戴节日盛装前来赶会;邻县丽江的鲁甸、打米杵、阿史主及兰坪县一带的纳西族、普米族、白族、傈僳族等各族群众,也来赶会、看戏。当时的大词戏家喻户晓,盛况空前。
大词戏唱腔一般不托管弦,一人所唱,众人帮腔,以锣鼓帮衬节制,唱腔词格,除少数曲牌为对偶句式外,其余多为长短句式,脸谱多与滇剧、京剧相似,演出服饰通用于一般的戏曲服饰。
主要打击乐器有:提板、羯鼓(又称“小鼓”或“统子”)、堂鼓、大钹、小钗、大锣、小锣等。
大词戏历史上角色行当大致有:生、旦、净、丑、外之分,后来由于受滇剧等的影响,经过一段时间的演变,现在通常划分为生、旦、净、丑、杂五大行当。
大词戏的剧目主要有:《精忠岳传》、《目连寻母》、《重耳走国》、《平天下》、《刘全进瓜》、《唐僧取经》等六本,除以上大本戏外,还有折子戏《岳母刺字》、《东窗围炉》、《会审烙脊》、《疯僧扫秦》、《牛皋扯旨》、《金氏骂牛》、《观音点化》等,其内涵都是以表现忠、孝、节、义为内容,这些都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
维西过去老一辈人对大词戏都非常爱好,对大词戏有一种特殊的感情,为了让大词戏能在维西继续传承,迪庆州维西县保和镇戏曲爱好者们自觉地组织了剧团,一点一滴的搜集和整理戏种,并进行排练、表演。他们当中有工人、有农民、有退休的教师、有在职干部、有下岗的企事业职工。目前,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视下,在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保和镇大词戏这朵古老的民族艺术之花不断绽放出它的奇香异彩。
以前大词戏是在每年三月、七月县里赶庙会的时候才演出,现在随时都能演出,而且不光在本县,还到全省全国各地演出。2012年年底,保和镇大词戏剧团还到北京参加“全国第二届中老年文艺汇演”,并荣获“最佳艺术传承奖”。
2018年1月15日—19日,维西大词戏表演团将代表迪庆州参加“云南省传统戏剧曲艺汇演”。维西大词戏将再次登上舞台,向全省观众展示其独特的文化魅力!
文稿:维西县文化遗产保护所
图片:和琼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