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名录
首页>保护名录>州市级名录>传统歌舞>详情传统歌舞

迪庆州州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香格里拉市上江乡傈僳族肋巴舞

日期:2022-07-22点击:1526次

香格里拉市上江乡肋巴舞是傈僳族吸收藏族等其它民族的舞蹈形式发展起来的较为独特的一种艺术形式,是香格里拉民族融合而成的多元文化产物。


本期,小编带您了解香格里拉市上江乡傈僳族肋巴舞。

据传,香格里拉市上江乡傈僳族肋巴舞是清道光年间由维西塔城的藏族艺人传入上江乡,距今已有100多年的历史。

上江乡傈僳族肋巴舞是多地名文化融合的结果,在傈僳族群众中广泛流传,形成了具有傈僳族文化特色的舞蹈。由于舞蹈时,女性手拿的弯鼓棒形同肋巴,故称“肋巴舞”。


上江傈僳族肋巴舞是一种大型集体舞蹈,场面状观,气势宏大,气氛热烈,工作分16段,其中分别插入傈僳族群众独创的金鸡马鹿舞4场,共计20场次。


肋巴舞歌颂的主题为:祈求四季平安,来年丰收,是融合了藏族、傈僳族歌舞特点:表现为:1、每段舞蹈均有不同的藏语唱词,歌则不舞,舞则不歌。2、时间长、观赏性强,每一场的内容舞姿各具特点。3、场面宏大。4、表演人物服饰各具特点。5、表演中男性右手持短式手摇鼓,左手拿牦牛尾,女性左手持长柄鼓,右手持弯鼓棒。6、队形变化十分复杂。7、金鸡马鹿表演中,牦牛、小马、白鹤、金鸡形象逼真,独具特色。


在上江的傈僳族村寨,十多岁的小孩都会表演部分肋巴舞,是上江各族人民最乐于参与的舞蹈,拥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目前上江乡共有两支较大的肋巴舞表演队伍,两支表演队伍共计150人,平均年龄30岁,主要代表人物有唐富强、唐润生、彭强、彭贵怀、和正文(扎制运动道具师)等五人,平均年龄60岁,主要技艺为掌握一脉单传的肋巴舞的唱调及舞蹈技艺。目前懂得肋巴舞全程技艺的只有一位八十岁的老人。

上江乡肋巴舞的传承主要是由父辈和民间艺人的言传身教。在当地政府重视下,每逢重大节日都作为一项节目活动推出。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