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名录
首页>保护名录>保护区>详情保护区

迪庆热巴塔城传习中心(下)

日期:2021-11-12点击:5886次

国家级迪庆民族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巡礼





迪庆热巴塔城传习中心(下)





热巴,藏族古老的民间艺术,它的传承历史悠久,流传地域广阔。维西的热巴主要流行于塔城镇,塔城镇境内古称“喇普”,藏语为“神川”之意,是唐代吐蕃王朝神川都督府的驻地,因而这里流行的热巴被称之为神川热巴。上期介绍了神川热巴的历史、舞步、音乐等内容。本期,小编带您了解神川热巴的服饰道具、祭祀礼仪及传承。

98.jpg


服饰道具

男舞者头上束一圈发辫,用珍珠或彩色珠子装饰发辫,太阳穴处垂吊璎珞,额上缠绕的发辫上串有七颗刻有花纹图案的象牙圈。身穿镶边的金丝绒楚巴,内衬金边白绸(或粉红、翠绿色)大襟短袄。背上披着象征天上彩虹的五彩锦缎,扎一面称为“尼络”的小镜子(照妖镜),胸前挂护身符,腰系牦牛绳穗。下穿白绸裤,脚登乌拉靴。左手执牦牛尾巴,右手摇动拨浪鼓。

第7张 热巴服饰华丽多彩,高贵端庄,底蕴深厚,不仅在民族间传播,很多家庭都是夫妻共同参与。图为启别参加热巴舞表演的一对夫妻.JPG

女舞者以彩色丝线编发辫,用鲜红布帕缠头,垂挂加饰银链,戴绘有五位仙女或五位山神的五佛莲冠,颈项垂挂串有佛珠、玛瑙珊瑚等饰物的“金桑公舍”,胸前佩挂护身符和108颗名贵珠子串成的佛珠。身穿白衬衣,外穿彩色锦缎绣金短袄,外罩镶金边的彩缎坎肩,腰间系绸缎或者五色氆氇腰带,下穿花边黑色罗裙,脚穿长筒靴或绣花鞋。左手举起长柄鼓,右手执鼓签击节而舞。

制作一套热巴衣服需要经过:量布-画图-裁剪-抽丝-缝制等多道工序,耗时耗工。图为阿金在自家极具藏式建筑风格的木楼上细心加工,工作坊内挂满了各色式样的热巴服饰和布料.jpg

制作热巴服饰

黄志华在绘制“日月鼓”图案,日月鼓也叫长柄鼓,为女舞者所使用。旁边是特制的大鼓,内写有热巴经文.jpg

绘制长柄鼓图案







演出习俗

神川热巴传统的演出以敬神祈福为宗旨,在演出之前要做好一系列的准备工作。演出日期须事先择定,开演之前还有一些礼仪活动,演出中要向神佛烧香和敬献茶、酒等。

巴珠热巴人物道具丰富,表演性强,图为两位一老一中的热巴扮演者在演示热巴的授艺传承故事,表演及说唱内容幽默风趣,令人印象深刻 .jpg







组织领导

一般,演出以村寨为单位组织演出,各家各户出人力,捐献茶、酒等物,砍好干柴、松明备作燃烧篝火之用。由村寨中德高望重的长者与热巴师傅共同担任领导,安排调遣人员,筹划演出事宜。

102.jpg

热巴演员从男、女青壮年中挑选,扮演阿拉果觉、都松喇嘛的演员都要捐献十斤琵琶肉;没有参跳演员的人户会自觉多捐香烛等物品。

第5张 英都湾热巴剧情表演,该舞调演示的是热巴传承的过程,热巴艺人拜师学艺的经历等内容,极具启发性.jpg

改革开放以后,人民生活水平普遍提高,有些村寨中出现了由几户较富裕的人家轮流做东,此时跳热巴已由敬神为主转变为以喜庆娱乐为主。







选择日期

一旦确定了组织演出热巴,须要择定演出日期。一般是从年节或农事这两个方面来进行选择。年节多在正月十五、二月初八或四月初一转山节;按农事选择,大多安排在春耕栽种之前或者秋收秋种之后,按照传统的观念,通常从属鼠、狗、猪、马、羊等日子中挑选一天。

94.jpg







排练节目

塔城镇每个村寨都有自己的热巴师傅,全面掌握着舞蹈和歌唱的技艺。演出时的领舞者称为“冲卑”,领唱者称为“冲亨”。演员大都为自愿报名参加,由组织领导者作最后确定。由热巴师傅教练动作和歌唱,技艺娴熟者从旁对初学者进行辅导,直到排练成熟才正式表演。

巴珠热巴舞队随着浑厚响亮的鼓声,有节奏的缓缓起舞前行,队伍领头一白一黑的面具舞者分别代表了热巴上师和徒弟,手握法器的两位舞场护卫紧随其后,场面蔚为壮观.jpg







祭祀礼仪

开演之前,要在篝火中烧一些香柏枝叶和青松茂,保持在演出中香烟袅袅;同时向天地神灵敬献哈达和茶、酒,祝占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六畜兴旺,村寨平安。演出开头的第一场或第二场,表演请众多的神灵,其中包括本村寨的山神和附近村寨的山神,向他们敬献茶、酒,叩头礼拜。跳到末尾一场,又要一个一个地送走邀请来的神灵,表演叩头礼拜的舞蹈动作。各村寨还有传统的祭祀活动。如英都湾村常选在正月十五跳热巴,十三日就请喇嘛来村念经,念完16本经书之后,全村人集合,扛着唐卡佛像沿村走一圈,祈求神佛保佑清吉平安,万事如意。“江外五境”地方(现今香格里拉县五境乡)跳热巴时,要供天供地供神灵,请仓巴来念经;其中的直姆雄村不请仓巴,由热巴师傅主持祭拜。

热巴历史悠久,图为巴珠热巴领队别究和父亲在舞蹈开始前铺挂写在牛皮上的热巴经文,经文底部标注的日期为1963年12月15日.jpg

还有一个传统的规矩,各村跳热巴只能在晚上进行,从黄昏之后开始,直跳到第二天清晨,天不亮不能结束。据传说,跳热巴是为了降伏那些昼伏夜出祸害人群的妖魔,因此必须从黄昏跳到次日清晨。现在这个传统的规矩已被打破,白天晚上都可以表演,演出时间一般保持在三四个小时之内。






神川热巴传承谱系

神川热巴有着良好的师承关系,师传徒,父传子,母传女,社会传承等等世代相传。有些热巴老艺人还能一代一代往上说出师傅们的名字。塔城镇每个村寨都有6至40人的骨干队伍,年龄一般在20至60岁之间。这些老艺人对塔城热巴的唱词、舞段都掌握得比较全面,是塔城神川热巴技艺的权威者和组织者。

第6张 启别是纳西族聚居的村落,村内有著名的“千年银杏树”,被誉为“植物活化石”,启别热巴舞共有17调,图为启别热巴舞队在银杏树下合影.jpg

塔城神川热巴有广泛的群众基础,每个自然村均有演出队。它不仅为藏族群众所喜爱,也深受纳西族、傈僳族、汉族、回族等民族所爱好。

国家级传承人

云张,男,藏族,1944年出生在维西县塔城镇塔城村英都湾村民小组。从小对热巴歌舞耳濡目染,与处登及巴松等老艺人学习热巴歌舞,对热巴十八段各种唱腔技艺的掌握娴熟并独领风骚,通过潜心钻研,他还努力将自己的毕生所学传授给下一代。2014年9月被云南省人民政府命名为“迪庆热巴(传统音乐)代表性传承人”。2018年5月,被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公布命名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迪庆热巴’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

第18张 英都湾,热巴传承人云章老艺人,70多岁,如今依然是英都湾热巴舞开场调《阿拉啦姆》的主唱.jpg


省级传承人

马玉林,男,藏族,1965年10月出生,迪庆藏族自治州维西傈僳族自治县塔城镇其宗村委会格里卓村民小组人,是塔城“神川热巴”歌舞代表性传承人,2019年11月被云南省文化和旅游厅确定为“第六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马玉林.jpg


州级传承人

卓玛央宗,藏族,女,1956年生于塔城镇柯那村民小组。是当地缝制藏族传统黑褶裙(塔城神川热巴传统服饰)的民间艺人。21岁拜师在同村老艺人卓玛门下,开始学习塔城神川热巴传统服饰百褶裙的制作手艺。她缝制的黑褶裙每条可卖到300-400多元。2007年被迪庆州人民政府命名为“传统技艺代表性传承人”。

第24张 柯那,卓玛央宗,为“迪庆藏族自治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主要是研习传承热巴裙子制作技艺.jpg







黄兆清,男,汉族,1949年生于永春乡四川底村,入赘英都湾村。他自幼心灵手巧,擅于钻研, 1975年起开始制作热巴鼓,已经掌握了一套完整的热巴鼓制作技艺,是当地公认的塔城神川热巴鼓“制作大师”。2007年被迪庆州人民政府命名为“传统技艺代表性传承人”。

第31张 塔城英都湾老艺人黄兆清.jpg


县级传承人

和成光,男,藏族1967年生于维西县塔城镇塔城村英都湾村民小组。他16岁辍学在家务农,正式跟随父亲扎史学习塔城神川热巴的舞步,唱腔及唱词,随着对热巴歌舞技艺掌握的日以娴熟,和成光开始积极参加村里举行的各种热巴表演,也逐渐成为了本地区热巴歌舞表演的领头人。

第17张 英都湾,热巴舞传习人和成光(藏名:巴松),其父辈都是热巴的传承者.jpg







和万春,藏族,女,1946年生于塔城镇启别村它洒村民小组,是当地缝制藏族传统服饰(热巴舞服饰)的民间艺人。她制作的热巴服饰,其造型贴身、图案精美。在当地享有一定的声誉。

和万春(藏名:阿金),68岁,已从事热巴服饰制作技艺30多年,如今又将这门技艺传授予女儿等年轻一代.jpg

END